手机端
当前位置:首页 > 考古发现 > 正文

整顿社会风气:中国古代如何“扫黄”

卖淫嫖娼一直都是国家命令禁止的,扫黄不但是对社会风气的整治同时也是对女性的一种保护措施,避免更多的少女走入歧途! 扫黄并不是到了现在才有的,早在战国时期便有了扫黄措施。那么,我国古代

  卖淫嫖娼一直都是国家命令禁止的,扫黄不但是对社会风气的整治同时也是对女性的一种保护措施,避免更多的少女走入歧途!

  扫黄并不是到了现在才有的,早在战国时期便有了“扫黄”措施。那么,我国古代是如何“扫黄”的呢?

  宋仁宗赵祯规定官员“不得赴妓乐”.

  道德禁娼并不是政策性的,所以相当乏力。针对禁娼呼声,出于净化社会环境、调整伦理秩序、规范官场行为的需要

宋仁宗赵祯规定官员“不得赴妓乐”.

  古代朝廷多会对卖淫嫖娼行为从政策上进行限制,这种限制可以看成是古代中国的“法律禁娼”。

  “法律禁娼”在古代中国很多时候是有条件的“扫黄”。古代中国的性工作者生存模式比较复杂,有宫妓、官妓、营妓、家妓、私娼、暗娼等。

  其来源早些时候是奴隶性质的女子、战争俘得的女人,后来则以失夫女、罪人(臣)女、卖身女为主。

 

宋代便禁止官员狎妓 

  但每个朝代几乎都禁止“逼良为娼”,从准入机制上进行控制,避免社会风气整体变坏。如明朝法律就规定:“凡娼优乐人买良人子女为娼优”者,“杖一百”。

  与此同时,又对性消费者即所谓嫖客的性消费行为进行限制,其中尤以对负有社会责任的官员的限制最多最严。如宋代,便禁止官员狎妓。赵祯(宋仁宗)当皇帝时便规定,负责分管刑狱的官员提点刑狱不得召妓,当时的说法是“不得赴妓乐”。

  四五十年后,赵顼(宋神宗)当皇帝时则扩大到整个监司范围,不仅是提点刑狱,所有监察官员一律禁嫖。但也有例外,一年365天中有一天可以“放松”一下,就是赵顼过生日那天的“圣节”。时人诗句中所谓“共君今夜不须睡,未到晓钟犹是春”,说的就是圣节之夜的情形。

分享至:

相关

标签大全: 出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