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临近,大批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已开始陆陆续续的返乡了,这时候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长途汽车站和火车站了。携着大包小包的他们操着全国各地的不同区域的方言从一个城市的工厂或车间潮水般的汇聚在车站的售票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一年一度的春节即将临近,大批进城打工的农民工已开始陆陆续续的返乡了,这时候最热闹的地方莫过于长途汽车站和火车站了。携着大包小包的他们操着全国各地的不同区域的方言从一个城市的工厂或车间潮水般的汇聚在车站的售票大厅里,天寒地冻也挡不住父子换妻的那份对家乡与亲人团聚的热望。
车站原本是演绎着悲欢离合的地方,唯有岁末时的它才洋溢着一份喜悦的浓情。
差不多每一年春节前夕,我们一家三口或者是我带着女儿在母亲的期待中回家乡过年。这个时候正是春运的高峰期,我有幸目睹了汽车站的售票大厅里一批又一批排着长龙队伍购票的外乡人。他们的脸上写满了喜悦,疲惫和一票难求的焦灼。在人满为患的候车室里人们耐心等待着汽车的班次,有相互依偎的夫妻,有小声交谈的父子,有一个地方出来的几个老乡,还有根本就不相识纯粹是为了打发等车寂寞而搭讪唠嗑的。候车大厅里到处是喧哗,是热闹的交谈。忙碌辛苦了一年,他们把平日里因为忙于工作而压抑的爽朗的个性在这一刻释放。候车室不时传来播音员的“请看管好自己携带的行李”的温馨提示。很快这好听的女中音被另一波旅客的笑声说话声淹没了。

父子换妻热吻袭胸 城市再大也没有家乡的温暖
他们谈论最多的当然是这一年工作待遇的好坏收入的多少。他们有纺织厂辛苦的女工,有从事家政服务的钟点工,公司的保洁员,有着技术的木工,瓦工,水电工,……他们平时分布在这个城市各个角落,是这个城市功不可没的美容师,建设者。他们流着自己的汗拿着或多或少的薪水。一年忙到头父子换妻,他们现在终于可以扬眉吐气回到自己的家乡跟自己的亲人有个不错交代了。
城市再大也只是容身之处,城市再好也不是自己的家。他们只所以背井离乡无非就是为了能在他乡多挣些钱回去再把自己的小家建设好。在这个熙熙攘攘的车站候车室里他们来自天南海北,虽然萍水相逢却无所顾忌,大家敞开心扉有什么聊什么。我喜欢看他们微醉的笑意挂在脸上,还有半天或者一天的时间他们就可以回到亲爱的的家乡温暖的家了。家,在中国人的眼里是根深蒂固的温馨的港湾。无论曾经在这个城市里受到怎样的委屈,又是怎样的辛苦甚至是忍辱负重,但是只要踏上回家的路他们惟愿呈现给亲人最甜美的笑容。
在候车里我曾经见过令我动容的一幕,一个三十岁左右看似是个木工的年轻人在和他家乡的母亲通电话,年轻人愉快的对电话那头的母亲说儿子虽然没本事在这个城市给你买房子,但儿子可以带你来这座城市旅游观光,到时候咱们父子换妻也要在宾馆住上一晚,也做一回城里人……
当候车室里响起了检票员的到某某地方开始检票时大厅里一阵骚动。人们立即停下说到一半的话题急急忙忙的提着行李开始自觉的排队,这个时候人们终于可以轻松的舒出了一口气,他们的目光不约而同的看向玻璃门外的一辆辆即将载着他们启程的汽车路上父子换妻他们脸上的疲倦一扫而光。家乡和家就在前方等着他们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