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情这东西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是得戴着显微镜才找得着的,所以叫微不足道。当男人说想你的时候它会占据你的生命份额真的是不足道的。可是人们常常忘了这一点,去夸大它的比重,把它渲染得好像辉煌耀眼,光彩夺目。如果在宣纸上去泼墨,晕开的当然是夸大其辞
爱情这东西在一个人的世界里,是得戴着显微镜才找得着的,所以叫微不足道。当男人说想你的时候它会占据你的生命份额真的是不足道的。可是人们常常忘了这一点,去夸大它的比重,把它渲染得好像辉煌耀眼,光彩夺目。如果在宣纸上去泼墨,晕开的当然是夸大其辞的内容。也许爱情的效应类似于味精,只一点点,却可以改变整盘菜的味道,所以叫人欲拔不能的记得它。写字的人于是揪着它不放手,爱情故事也便日新月异,如割不完的韭菜,一茬接一茬。
其实最好看的爱情故事,倒不是爱情,而是调情。存在爱情之初,或是边缘,是永远也正不了名的误会解读。而《罗马假日》的好看,那是清纯的隽永,如同一首清丽的小诗,是人间每个人都必有的初恋的可爱与不得已,不会有结果的一点哀伤。惟《倾城之恋》,是正宗的调情版的爱情故事,所以拍成电影,如果拍得好,一定好看。可恨电影不怎么样。以前看《十八春》讨厌张爱玲落了俗套,反过来成了琼瑶的学生,还比不上张恨水来得高明。因为里面的爱情,穿插了太多的巧合,简直恶俗。后来才明白,张是实在没有办法。牵强附会的媚俗显得那么生吞活剥倒又是她的本性的反射。最近看了几部电影,是打开电脑点击“情爱电影”找到的。下意识里想看点不健康的东西。《生死朗读》《断背山》《霍乱时期的爱情》不知道算不算。反正不是太纯。
除了女人,男人大部分也是会看一些爱情片吧。尤其是道听途说卖座的片子,他们总会找来看一看,这跟追踪重大国际新闻没什么两样。当年《泰坦尼克号》全球放映的时候,在我们武大,下着暴雨撑着伞在操场上黑压压的人群里激动不已的何止几百号男生。他们手里抓着的纸巾,说是给女朋友擦鼻子的,其实也偷偷在擦自己的眼睛。

当男人说想你的时候 爱情的支点是女人幸福的情欲
说白了,男女都是渴望爱情的。当男人说想你的时候是因为这渴望而无望,这也是再正常不过的。在漫长的一生当中,又有几个人能深谙爱的滋味呢?除了年少时于寻觅中的一点调情的滋味,大概没有几个真正体味过吧。而当年的调情,也未免太过伧促与保守,不是动真格的。不是不想,而是还不会。等到懂一些的时候,已经迟了,有了不太爱却不能不爱的家小,又有养家糊口的重担在身,分身无力了。情,这东西,于是便演变成了欲,而且夹带着忧郁的沧桑感。
张爱玲写得最好的爱情小说,是《不了情》,一个非常平面化的故事。后来的女性小说家写爱情,大多有它的影子。尤其其中立体不起来的男主角的面孔,几乎成了经典模仿的对象。就像《倾城之恋》里的浪荡子范柳原,后来也成了一个模板。
如果爱情永远是进行时,估计人间就不会出现这么多爱情经典了。然而哪怕是爱得死去活来的男女,也把婚姻叫做爱情的坟墓,一进去就嚷嚷爱情变了味,感叹不已,这样的状态还挡得住作家们编故事吗?更挡不住编出来的故事包含着当男人说想你的时候含情脉脉的小情话催人泪下了。
最经典的情欲小说,我所看过的是《荆棘鸟》。一个教士,一个美丽的少女,一辈子的禁欲主义的爱情。其实还是男人的野心在作祟,压抑的情欲背后,还是权欲。这部小说,我不喜欢,因为它的不纯粹。真正纯粹的还是杜拉斯的演绎。可是杜拉斯的小说又太过绝望,连情欲也是绝望的。赵玫是杜拉斯的忠实信徒,更是忠实的模仿者。在中国,她是独一份的。也因此她的小说总让人喘不过气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