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个在外打工的远房侄子,回家拿回一本厚厚的《歇后语大全》。某天,在亲友家随礼,午饭时,正巧与侄子同桌。几杯过后,侄子说:二叔,人们都说你读书多、懂得多,我说个歇后语,你能对上不?我说:试一试。他说:姐俩择(zhi)芹菜。我略一思索,就给出了
有一个在外打工的远房侄子,回家拿回一本厚厚的《歇后语大全》。某天,在亲友家随礼,午饭时,正巧与侄子同桌。几杯过后,侄子说:“二叔,人们都说你读书多、懂得多,我说个歇后语,你能对上不”?我说:“试一试”。他说:“姐俩择(zhái)芹菜”。我略一思索,就给出了答案。侄子,在加上一桌人的赞扬我的嫂嫂我要幼欲,特别是酒精起了作用,我就有些飘飘然的感觉,不无自豪地说道:“这算什么?听我说一段‘酒桌上三问难书生’的往事吧,那才叫难呢”。
在《封神榜》热播的那年春天,侄子占元家砌院墙。下班后,我帮了一会儿忙。晚饭时,同桌有个邻村的亲戚,名叫陈桂林。他是我老伴嫂子的姑父,我给叫嫂嫂。这人虽说是位农人,却有文化,记忆力特好。我们边喝酒边聊天,兴致很高。说着说着,嫂嫂问道:“我看你读书不少。那你说说,姜子牙姓啥”?同桌有人不屑一顾:“姜子牙姓姜呗,这还用问”?我调动全部的脑细胞,快速旋转起来。“吕尚”这个名字终于浮现出来。回答后,嫂嫂连连说好,共同干了一杯。

嫂嫂我要幼欲 侄子酒桌上扑向她撕下内衣内裤
还是边饮酒边聊天,话题转到人们的交往上来,嫂嫂说:“不论贫富贵贱,别说你是当官的,他是大富翁,我是种地的,都可以成为好朋友,成为知音。不是我考你,侄儿你知道余伯牙和钟子期吗”?这个问题就不难了。我不仅知道,而且初中同学李墨华给我的信里,还有一首诗,始终记得。我马上背诵:“只因不把钟期遇,发狠摔琴访伯牙。待到破镜重圆日,高山流水琴韵佳”。嫂嫂听了,真是赞不绝口。
又喝了几杯酒,头有些晕,感觉酒多了。说着说着,说起生死之交来。嫂嫂问:“侄儿你听说过白面桃与羊角哀的故事吗”?说实在话,冷不丁的,真把我问住了。我搜肠刮肚的苦思冥想,脑海中的记忆像一本书,一页一页地翻过去。倏然,答案找到了,那是《东周列国志》里的故事。说的是,白面桃与羊角哀是异姓结拜兄弟,一文一武,到楚国去寻求功名富贵。走到半路,遇特大风雪,困在山中。两人衣服单薄,难抵寒冷;干粮所剩无几,活命难于登天。危急时刻嫂嫂我要的感觉来了,白面桃脱下衣服,让羊角哀穿上御寒,把干粮交给羊角哀带上充饥,叫他只身去楚国建功立业。羊角哀不忍,白面桃撞树身亡。羊角哀到了楚国,受到重用。奏明楚王原委,返回山中安葬白面桃。然后拔剑自尽,追随白面桃而去。楚王十分感动,厚葬两人,建庙祭祀。
我把梗概一说,嫂嫂伸出了大拇指,大伙儿也跟着吹嘘,我也有些“其喜洋洋者矣”。就在我自我陶醉之时,身后猛然一声断喝:“快别卖弄你的那点历史了!有谁还会欣赏你那些没用的‘知识’呢”?我一回头,还没看见说话的人,醒了。原来,是南柯一梦。

嫂嫂我要幼欲 侄子酒桌上扑向她撕下内衣内裤
我再无睡意,嫂嫂我要爱爱,给我好不好。反复咀嚼让我惊醒的那句话。尽管没看见说话的人,可我能猜到必是L君。前些天的一个早晨,我在村前散步,看见在等班车的C、L两位老师。两人都是学校骨干教师,当年对我工作多有支持。交谈之中,得知去市里培训。问及学校情况,L老师连连摆手:“不可说、不可说”!我很惊诧。L老师感叹:“你听听老师们总结的‘三无’、‘三不’就明白了".。我听了又是一头雾水。离校多年,消息闭塞。只记得毛主席讲的‘三要三不要’(即要搞马列主义,不搞修正主义;要团结,不要分裂;要光明正大,不要搞阴谋诡计),哪晓得‘三无’、‘三不’之说?有如桃花源里的人,‘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真真是少见多怪了。L老师给我解释:“若在学校有所发展,必须要无聊、无耻、无学识,不要脸皮、不要人格、不要尊严”。然后叹道:“咳,今非昔比啦”!
我困惑、我迷惘、我凄惨、我悲凉。虽是盛夏,我的心却似浸在冰水里,几乎冻僵。无可奈何的我,辗转反侧嫂嫂我要的幼欲中难以入睡。遂写了这篇日志,权作痴人说梦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