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端
当前位置:首页 > 科学探索 > 正文

云南发现最大干栏式建筑聚落遗址

干栏建筑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古时流行于南方百越民族的居住区,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 这种建筑适合那

干栏建筑是南方少数民族的建筑风格,古时流行于南方百越民族的居住区,这种建筑以竹木为主要建筑材料,主要是两层建筑,下层放养动物和堆放杂物,上层住人。 这种建筑适合那些居住于雨水多比较潮湿地方的人。现在主要流行于壮族居住的比较偏远的地区,包括广西中西部、云南东南部、贵州西南部和越南北部。其他民族的干栏也有,但是受到汉式建筑和佛教建筑的影响较多。

来自国家文物局、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等方面专家经过实地考察和论证,在云南省剑川县宣布:剑川海门口遗址为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水滨“干栏式”建筑聚落遗址,为研究中国史前聚落类型提供了宝贵的实例。

云南发现最大干栏式建筑聚落遗址

海门口遗址位于大理白族自治州剑川县甸南镇剑湖畔。1957年和1978年海门口遗址曾进行两次发掘,但限于当时条件和各种原因,发掘面积小、所揭示的文化信息少,没有产生完整的发掘报告和科学的结论。

经国家文物局批准,今年年初,云南省考古研究所和剑川县政府组织专业考古人员对海门口遗址正式进行了第三次考古发掘。

据考古队领队、云南省考古研究所副研究员闵锐介绍,此次发掘共安排28个探方,发掘面积1350平方米,共出土2000多件重要文物,包括石器、陶器、青铜器、铁器、木器、骨角器和炭化稻、麦、粟等,以及密布各探方的数千根“神秘”木桩。

6月17日至19日,云南省文物局和大理州人民政府在剑川县举办了海门口遗址发掘成果论证会。来自北京、湖北、四川、云南等省市的考古、文物保护、历史建筑、旅游规划的专家参加了会议。

国家文物局考古专家组组长黄景略、故宫博物院原院长张忠培和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专家严文明、李伯谦、孙华等专家考察了遗址考古发掘现场,观看了出土文物,听取汇报,就海门口遗址第三次发掘的收获、意义以及遗址的保护和利用进行了研讨和论证。

看到发掘现场的数千根木桩,许多专家表示“令人震撼”。论证会专家组组长黄景略介绍,专家组考察论证后认为,海门口遗址是目前中国发现的最大水滨“干栏式”建筑聚落遗址,其规模在世界上也甚为罕见,为研究中国史前聚落类型提供了宝贵实例。海门口遗址不同时期的文化面貌反映了该地区史前文化的多样性和复杂性,这将有助于中国西南地区史前文化交流的研究。

专家组认为,海门口遗址年代从新石器时代晚期至青铜时代,填补了中国西南地区的史前文化谱系空白。目前,海门口遗址的具体年代还需进一步测定。遗址出土的稻、麦、粟等农作物遗存,证明来自黄河流域的粟作农业,其南界已经延伸到长江以南的滇西地区;而稻、麦共存的现象,为重新认识中国古代稻麦复种技术起源时间和地点提供了重要线索。

此外,第三次发掘出土了铜器和铸铜石范,以确切的地层关系再次证明了该遗址为云贵高原最早的青铜时代遗址,滇西地区是云贵高原青铜文化和青铜冶铸技术的重要起源地之一。

黄景略说,海门口遗址具备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条件,应当按程序申请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并推荐参评2008年度中国十大考古发现。

大理州副州长黄永华表示,地方政府将根据专家组意见,尽快编制海门口遗址整体保护规划和抢救性的临时保护规划,尽快完成遗址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2008年中国十大考古发现的工作。

分享至:

相关

标签大全: 出轨